故宫景点讲解词六年级(故宫景点介绍作文500字)

2023-10-18 11:37:05
必去旅游景点推荐 > 旅游景点推荐 > 故宫景点讲解词六年级(故宫景点介绍作文500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故宫景点讲解词六年级,以及故宫景点介绍作文500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故宫

为什么说一定要去一次故宫呢?

首先,故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其次,故宫内收藏着大量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瓷器、书画、玉器、珠宝等。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精华和文化内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中的建筑精美壮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技术。宫殿、殿堂、楼阁、观景台等建筑布局合理,色彩绚丽,雕刻精细,无不彰显着皇家权威和艺术之美。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宫廷的居住地和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帝制历史。在这里,您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生活的奢华和严谨,了解皇家礼制和政治体制的运行方式。

总之,故宫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见证。它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学习和欣赏。无论您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对艺术欣赏有爱好,故宫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游玩攻略:

一、门票和时间

提前购买门票可以避免排队等候,最好早上到达故宫,以充分利用整个一天的时间参观。注意,故宫在周一闭馆,所以避开周一。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预订故宫门票:

1. 在故宫官方网站预订:故宫官方网站提供在线购票服务。您可以访问官方网站,浏览门票信息并按照指引购买门票。

2. 在故宫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定:游客可直接在微信搜索故宫博物院公众号预定门票。

3. 在线旅游平台预订:在一些知名的在线旅游平台上也可以购买故宫门票。例如,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美团等。

4. 当日购票:如果您没有提前预订门票,也可以在当日前往故宫的售票窗口购买门票。但是,这样可能需要排队等候,特别是在旅游旺季。

请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 故宫门票有不同类型,如基础门票、博物馆通票等。根据您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门票类型。

- 在购票时,请提前规划好您计划访问故宫的日期和时间。

- 如果您有特殊需求,比如购买优惠票(如学生票、军人票等),请携带相关证明文件。

- 在故宫游览期间,请妥善保管好您的门票,以便入场和在参观过程中进行验证。

为了确保您的参观计划顺利,建议提前预订门票,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请密切关注官方消息和指引,了解最新的门票信息和购票方式,并遵循相关规定。

二、地图和导览

在进入故宫之前,获取一份详细的地图和导游手册。这将帮助您规划行程并了解每个部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并尊重文化遗产。故宫是中国的瑰宝,游览时请尽情感受其独特的历史和魅力。请遵守相关规定,并尽量避免人流拥堵的旅游高峰期,以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游览故宫是一次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绝佳机会。下面是一个参考的故宫游玩路线规划:

1. 入口大门:从午门或东华门进入故宫,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故宫的壮丽建筑和宏伟气势。

2. 宫门广场:进入故宫后,可以先到宫门广场欣赏建筑群的全景,并拍照留念。

3. 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的主体建筑,是皇帝的居住之地。在这里,您可以游览一些宫殿和大殿,包括太和殿、中和殿等。

4. 东华门:从乾清门出来,可以沿着东华门往南,欣赏到一些精美的宫殿和花园,如永寿宫、苏州街等。

5. 中轴线:沿着中轴线往南游览,您可以欣赏到更多的宫殿和花园,如保和殿、养心殿和佛香阁等。

6. 北海公园:故宫的东北方向是北海公园,这是一片宽广的湖泊和花园,可以在这里休闲放松,欣赏美景。

当然,故宫非常庞大,建议您提前规划时间,合理安排行程。此外,您也可以参加导游讲解或租用语音导览设备,以更好地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三、故宫必须要看的景点

故宫非常庞大,有许多不同的展区和建筑物。根据您的时间和兴趣,规划好参观路线。推荐按照南北中轴线游览,以便涵盖主要景点和重要建筑。

故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质建筑群,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一些故宫内必须要看的景点:

1. 太和殿: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大典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故宫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2. 中和殿:中和殿是太和殿的后门,是皇帝举行重要会议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3. 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最重要的宫殿之一,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居所。

4. 紫禁城:紫禁城是故宫的核心区域,也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居住之地。

5. 万寿宫:万寿宫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供奉着众多明清帝王的神像。

6. 龙潭湖:故宫中的龙潭湖是皇家园林,湖水清澈,四周环绕着各种建筑和景观。

7. 宁寿宫:宁寿宫是故宫内的一座古建筑,常常举行重要的庆典和活动。

8. 佛香阁:佛香阁是紫禁城内的一座佛寺,供奉有许多佛像和文物。

这只是故宫众多景点中的一部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游览。此外,还有一些临时展览和文物陈列,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同时在故宫游览时,请遵守规定和制度,爱护文物,保持安静和整洁。

最后祝大家在故宫的游览中有一个愉快而充实的经历!

细致品味故宫建筑文化

【著书者说】

作者: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

故宫又名紫禁城,为明清皇宫,且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以来,故宫古建筑群历经600余年的风雨,至今保存完好,体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不仅如此,故宫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荟萃地和集大成者。笔者新作《故宫建筑细探》,基于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图片,“细探”了故宫建筑里的多种秘密,其重要内容之一,则是细致品味了故宫建筑里的传统文化。如金殿、三垣布局反映的古代堪舆文化,宫门门钉包含的古代民俗和宫俗文化,火地、冰箱体现的宫廷生活图景文化,以及倦勤斋通景画蕴含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等。

乾清宫东侧的江山殿图片选自《故宫建筑细探》

金殿、星象蕴含丰富的堪舆文化

堪舆即风水,是我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满足建筑使用者需求的环境设置。紫禁城的布局与规划,包含了金殿、星象等较为丰富的堪舆文化。

1.金殿

故宫乾清宫前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铜制的亭式建筑,均矗立在二层石台之上。两座建筑的造型和尺寸完全相同,且为紫禁城里体量最小的宫殿,边长仅约1米、总高仅约1.4米。其中,乾清宫东侧的宫殿称为“江山”殿,西侧的宫殿称为“社稷”殿,合称为“江山社稷金殿”。据《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五月,顺治帝下令安设江山、社稷神位于乾清宫前,并派遣官员祭祀。以上说明,江山社稷金殿是古代帝王用于祈求长久“执掌天下”的祭祀性建筑。

江山社稷金殿属于镇物。“镇物”是我国古人主观认为的“消灾纳福”之物,为民间信仰习俗之一,具有唯心性。江山、社稷两座金殿作为“镇物”,体现了古代帝王希望利用它们来巩固其政权统治的思想。从安设方式来看,金殿立于稳固的石台上,这寓意帝王希冀统治的江山安稳。石台周身刻有海水江崖纹饰。该纹饰又名“寿山福海”,表现为海中波浪衬托出的凸起的山石,并有祥云点缀,来寓意帝王的江山稳定长久。从造型来看,金殿屋顶为“天圆地方”样式,寓意帝王对江山的统治属于君权神授,为上天的意旨。从使用功能来看,金殿内分别供奉江山神、社稷神神位,古代帝王命官员定期开展祭祀活动,希望通过二神的“护佑”,能够助力于江山永固。由上可知,江山社稷金殿的设置及与之相关的古人信仰,是我国古代堪舆文化的体现。

2.三垣

我国古代星象学认为,天宫中有“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其中,“垣”即围墙之意。相应的,紫禁城建筑的布局与“三垣”密切相关。

紫微垣位于北斗七星的北方,是指以北天极为中心的一片天区,主要由十五颗星沿着东西向排列组成,相当于今天国际通用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等星座。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相应的,紫禁城帝后居住的区域采取类似布置方式,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外加其两侧的东西六宫,合计建筑十五座。

故宫古建筑门钉图片选自《故宫建筑细探》

太微垣位于紫微垣的南方,相当于今天国际通用的室女座、后发座、狮子座等星座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太微垣是天宫所在场所,亦是天帝行政之处;相应的,紫禁城前朝建筑群的布置与太微垣相对应,为帝王执政的场所。《晋书》卷十一载有太微垣中间有明堂三星;相应的,紫禁城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与之对应。太微垣南侧有端门星,端门星两侧有左掖门星、右掖门星;相应的,紫禁城对应南侧有端门,端门两侧分别为左掖门、右掖门。

天市垣位于紫微垣的东南方向,相当于今天国际通用的武仙座、巨蛇座、蛇夫座等星座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天帝聚众贸易的场所;相应的,紫禁城的布局也有“内市”,以区别皇宫以外的市场。内市位于东华门以东500米左右的东安门区域,并向北一直延伸到玄(神)武门附近,而东安门附近最为热闹,开市时间一般为每月初四、十四日、二十四日。此外,紫禁城的内市位于内廷区域的东南方向,与天市垣方位完全对应。

门钉反映古代民俗和宫俗文化

故宫古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很多大门上设有行列有序的门钉。门钉巧妙地实现了门板的牢固和稳定,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门钉整齐排列,行列有序,以门中缝为对称轴而均匀布置,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优秀的装饰艺术。不仅如此,门钉还从细节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民俗和宫廷礼制(宫俗)文化。

从民俗文化角度而言,在古代,人们认为摸门钉、数门钉可以驱灾辟邪。如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所著《坚瓠集》之补集卷四记载,在元宵夜,京城的妇女们都会去正阳门摸门钉,以希望去晦气,赶走病魔。另据清代学者李鼎元所著《师竹斋集》卷九记载,在元宵节前后三天,百姓都会去数门钉,以驱邪祛病。分析认为,门钉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可抵御外敌入侵;相应的,古人认为摸了门钉后,会抵御外病入侵。另古建筑门钉数量多为阳数(单数),而邪魔之气多为“阴气”,因而古人认为数门钉有利于增加“阳气”,达到驱邪、祈愿目的。故宫古建筑大门上采用门钉,亦包括上述文化含义。

从宫廷礼制文化角度而言,在古代,大门上的门钉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规定:皇宫各大门门钉数量为九行九列,且采用铜钉;亲王府的门钉为九行七列;世子府、郡王府、贝勒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的门钉数量为九行五列;其余王公府的门钉数量为七行七列、侯及以下门钉数量为五行五列,且仅能用铁质门钉。对于民间百姓而言,其大门上是不允许设门钉的。因而故宫古建筑门钉的设置,又是古代宫廷礼制文化的体现。

实物解读宫廷生活图景文化

故宫在历史上不仅是帝王执政所在地,亦为帝后日常生活场所。故宫里的各种生活设施,是解读宫廷生活图景文化的宝贵实物,以下以火地和冰箱为例,进行说明。

1.火地

在寒冷的冬季,故宫的古建筑内很温暖。故宫地下供暖系统,使得帝王们在室内感觉暖意融融。如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就写道:“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道光皇帝在《养正书屋全集》中写道:“花砖细布擅奇工,暗热松枝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青,闭眼常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理悟羊肠面面通。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在这里,“鸟道”“羊肠”即为地下供暖的通道。与现代人冬季采用水暖、电暖等取暖方式不同,明清时故宫采取的取暖方式为地下烧火供暖,俗称“火地”或“暖地”。

火地由位于窗户外面的地下操作口、窗户里面的地下炉腔、室内地面砖下面的火道组成。其基本原理为:宫廷服务人员身处操作口内,将柴火或木炭置入炉腔内燃烧,炭火产生的热源沿着火道路径扩散,并由地下的出烟口排出,其间加热地面砖,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从而保持室内的温暖。

倦勤斋顶棚绘画的紫藤萝图片选自《故宫建筑细探》

操作口位于窗户外面的地面以下,尺寸一般为0.8×0.8×1米(长×宽×高)。服务人员进入操作口,可往室内地下的炉腔烧炭火。操作口在不使用时会被厚木板盖上,可防止小动物钻入,并有利于宫中人员在室外行走。地下热量经过主、支烟道扩散到室内地下的各个位置,然后回转,通过室外台基下的出烟口排向室外。出烟口相当于故宫古建筑的“烟囱”,这种“烟囱”与普通建筑立在屋顶之上的烟囱不同,它位于室内地面以下,巧妙地通过室外台基将烟雾排出,既不影响建筑整体外观,又能起到良好的排烟效果。这种做法,可以解释“紫禁城的冬天烧炭取暖、但不见一个烟囱”的说法。此外,为避免小动物从出烟口钻入室内地下,出烟口往往会砌上铜钱纹样的镂空砖雕,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

故宫古建筑火地烧炭实际不会产生多少烟雾。这是因为,紫禁城里取暖使用的木炭,是一种用通州、大兴、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的红箩炭。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载有:“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经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由此可知,红箩炭质量好、烟雾少。而木炭燃尽产生的炭灰,还被收集起来,用于马桶、便盆中的衬垫物。

2.冰箱

炎炎夏日,故宫里有包括“冰箱”在内的多种避暑设施。故宫里的古代冰箱绿色环保、无噪音污染,在夏天有着很好的制冷效果,且源于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冰鉴”就是存放冰的盒子。古人为了食物保鲜,早已学会藏冰技术。每年冬天,都有专人负责采冰、藏冰,以便在来年夏天放入特定的盒子中,用于制冷。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凌人》载“祭祀供冰鉴”、“凡外、内饔之膳馐,鉴焉”,可说明周朝时期就有了冰鉴,用于冷冻食物。明清时期的故宫里,冰箱为消暑法宝之一。

故宫藏乾隆御制款掐丝珐琅冰箱,为一款典型的清代宫廷用冰箱。冰箱由箱体与箱座两部分组成。其中,箱体为木质胎底,里面镶嵌一层铅皮,外表面则采用掐丝珐琅工艺。箱体高45厘米,上下均为正方形平面,上外口边长72.5厘米,下外口边长约63厘米,壁厚约3厘米,呈口大底小的的斗形,重量达102公斤,不易搬动。箱体的盖面上有两个铜钱形状的圆孔。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箱体底部一角有一个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的两边各有2个提环,做成双龙戏珠型,美观坚固。箱体的外表纹饰精美,露在表面的五面为缠枝宝相花纹,箱底部为冰梅纹饰,工艺细致,色彩艳丽。

该款冰箱不仅是精美的陈设品,而且具有制冷的实用功能。冰箱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在冰箱内放入冰块,盖上面板;在箱座架子内放入接水盆,与箱体底部出水口位置对应。箱体内的冰块融化,产生凉气,并由面板上的钱纹孔向上冒出,逐渐散发到室内空间,使得室内降温。冰块融化后的水,从出水孔流出,进入水盆,可避免地面积水。其中,厚厚的箱壁有利于冰块较长时间保存;而铅的防水、防腐性能好,有利于冰箱的长期使用。另箱内中部可放架空搁板,搁板下部为冰块,上部可放西瓜、荔枝、葡萄等夏令水果。这样一来,冰块释放的凉气既可冷冻瓜果,又可产生“空调”制冷的效果。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左至右)图片选自《故宫建筑细探》

需要说明的是,冰箱里的冰块源于冰窖。明清时期,有专人在紫禁城河湖的周边清出场地,倒入干净的水;待到隆冬季节水结成冰后,则取出干净的冰块,存储至紫禁城内的冰窖内。在第二年天气变炎热时,冰块被取出冰窖,用于冰箱及其他消暑活动。

通景画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通景画属于故宫内部空间的特色装饰,主要特点是在纸、绢上作画,然后贴满整个墙体和顶棚。位于故宫珍宝馆北门内的倦勤斋,内部通景画覆盖面积达到170平方米,由20余张画片拼接而成,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景画。该通景画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和他的学生们,借鉴了欧洲教堂的全景画形式,移植到清代宫廷内的。它既融入了西方透视画法因素,又带有中国绘画传统山水庭院风景特色。

倦勤斋室内有通景画的区域,位于西四间的西墙、北墙及顶棚。西墙绘制斑竹搭架的院墙,墙后远山,山石高耸,树木成林。北墙上绘制的是一处宫中庭院,院内有斑竹搭成的透空篱笆墙、圆形的月亮门、优雅的丹顶鹤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屋脊与蓝天白云互为映衬。顶棚被画成了一座斑竹搭成的藤萝架,绿植缠绕的架子上,悬挂着一串串粉紫相间的藤萝,藤萝的鲜花绽放,映衬着蓝蓝的天空。观者若站在室内中央抬头望顶棚,就会发现藤萝架上的一朵鲜花恰好悬挂在头顶;放眼四周,又会发现藤萝架上的花朵不再垂直悬挂,而是慢慢倾斜,呈现摇曳的姿态,给人以身处室外藤架之下的真实之感。

倦勤斋内墙壁画借鉴欧洲全景画法,画中的竹篱围廊、庭院松树、楼阁宫墙形成整体,不仅与室内装修甚至与室外景观都相对应,而且将透视技法对空间的营造表现得极致,给人一种身在室内而恍若室外的奇幻效果。倦勤斋内的通景画以透视理论为指导,增添了科学理性的因素,其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带有浓厚的西方油画技法,并形成一种由视像错觉而引发的趣味性审美,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综上可知,从文化角度而言,《故宫建筑细探》细品了故宫建筑的丰富文化。通读该书,有利于我们感悟古人的智慧,而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精粹,则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6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piikee | 分类:旅游景点推荐 | 浏览:2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