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澄江环湖骑行攻略,以及澄江环湖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们住在抚仙湖禄充风景区,包车就到景区大门口客运站联系。每车包车价格是240元,7座面包车,可坐6个游客,人均40元,全程安排7个景点。
约好出发时间,李师傅开着五菱神车,8点钟出发,载着我们逆时针开始环湖。游客每到一个景点,师傅会一直耐心地等着大家。
(孤山岛远望)
第一站、孤山岛
孤山是抚仙湖唯一小岛,离岸约1公里,需要坐船,船票30元往返。注意,岛上码头2处,岸上码头3处,由不同公司管理,收好船票,回来的时候出示给水手。
孤山岛门票20元,青少年和老年人有优惠。
岛不大,景色不错,行行摄摄,包括坐船时间,1个半小时比较合适。
(星空小镇入口)
第二站、星空小镇
这是一个房地产项目,有一些可供拍摄的背景。个人认为,与抚仙湖的大美相比,人工景点意思不大。
(游客在摄影师指导下拍照)
第三站、仙湖湾
这儿已经是抚仙湖的东面,与禄充景区遥遥相对。不要门票,可以近水。印象深刻的是拍照的妹子,耐心地指导游客摆姿势。大家见到美照,纷纷掏腰包买下照片(每张20元)。这才是会做生意,皆大欢喜。
(抚仙湖特色美食石锅鱼)
中间站:饭点
仙湖湾出来,时近1点,驱车十来分钟,来到大湾村(背后是太阳山,打造的欧式风情小镇,很多游客在这里入住、打卡)。马路边全是石锅鱼餐饮“一条路”。我们一行7人(包括司机)称了一条鱼,几个小菜,一锅铜锅洋芋饭,消费近400元。
(樱花谷牌坊)
第四站、樱花谷
门票10元。本想去打个卡的,突然下起了暴雨,赶紧上车。车开出去几分钟,又是蓝天白云。
(月亮湾沙滩)
第五站、月亮湾
门票30元,老年人免费。这儿的规定很有趣:门票钱可以在里面消费,相当于免票。友情提示:自驾的朋友在买票时顺便领停车票。
月亮湾正好在抚仙湖的东北角,一眼望不到边,有点海边的感觉。沙滩是人造的,适合孩子玩乐。与禄充游客几乎全是老年人相比,东面的游客更加年轻化。
(抚海湾)
第六站、广乐抚海湾
这里是抚仙湖北端,不要门票,岸边很多花圃,各种鲜花盛开。站在湖边,视野所及,只有东西两岸,看不到南端,但见湖天一色,辽无边际。
我们环湖游这天,天气以多云为主,照片不算特别出彩。来到抚海湾时,时间已是下午4点,大家在花丛、水边玩了一小时,上车离开。美景情未了,我们决定选个好天气再来。
(红沙滩)
第七站、红沙滩
据说看红沙滩最好阳光明媚时,于是大家商量,这一天放弃去红沙滩,直接回到了禄充。同样,后面我将补叙红沙滩的美景。
(禄充榕树湾)
终点站、禄充
这里离湖近,正面是金沙滩,北面有波息湾和笔架山,南面有榕树湾,都很美。游客以老年人居多,一到傍晚,游人如织,纷纷沿湖边散步,载歌载舞,一派欢乐祥和。
这里长居的客人很多,每天早晨,篮球场大小的农贸市场里,人们摩肩接踵,买卖两旺。
(抚海湾)
补充第六站、广乐抚海湾
蓝天白云时,抚海湾非常漂亮。沿着湖边栈道往东,可以走到望海公园。一路景美人不多,个人认为超过网上很多人推崇的月亮湾。
(望海湾)
补充第七站、红沙滩
从望海公园倒回来往西走,来到抚仙湖的网红景点之一红沙滩。阳光下,粉红的沙滩确实令人心喜。如图。
(红沙滩)
重要提示:阳光沙滩,蓝天白云,确实美,但一定要做好防晒,云贵高原的紫外线真是伤人。不说了,我一边手机码字,一边正疗伤呢……
下面说说公交前往景点的攻略:
上述两个补充站,可以坐公交车前往。禄充景区门口(就是联系包车的地方)有“立昌—澄江”的公交车,半小时一班,通票票价4元。司机师傅会细心提醒游客下车。
坐到(广乐)抚海湾下车,开始步行。我们安排一整天,时间充裕,一路行行摄摄,走走歇歇,满目风光,忘路之远近,不觉得累。如果不想走这么远的路,可以游完了抚海湾和望海公园后,乘坐公交车回到红沙滩。
不想包车,只乘坐公交的游客怎么办呢?抚仙湖有环湖公交专线,1小时一班,票价10元。很多游客选择去澄江的公交车,到岔路口中转前往东面,也很方便快捷。
(水位线)
以上图片都是自己手机拍摄的,没有一点后期处理。我也是初来乍到,文中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有600余条,江河水面约有10.67万公顷,共有40余个天然湖泊。其中,抚仙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更是全国的财富,保护好抚仙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云南省玉溪市早在2013年开始,就在抚仙湖等河(库)施行河长制,河长制的工作在当地开展的到底如何?
2400户居民整体搬迁 抚仙湖整治分段承包
在位于抚仙湖畔的广龙社区,为了保护抚仙湖而进行的生态移民搬迁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山冲河县级河长 吴正坤:这个村有2000多户,有6000多人,房子紧挨着湖面,它产生的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排抚仙湖。
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洱海、4个太湖,占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0%以上,至今总体稳定保持I类,保护好抚仙湖就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
从2013年开始,为从根本上扭转抚仙湖水质下降趋势,确保抚仙湖长期稳定保持Ⅰ类水质,玉溪市实施了四退三还工程,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除了退人,还要退房、退田、退塘,同时还湖、还水、还湿地,以有效消减抚仙湖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负荷。这意味着,不但整个广龙社区沿湖而居的2400多户要搬到一级保护区之外,沿湖的土地也将流转后建成湿地。
吴正坤:大部分已经流转了,只有少数几家。
这天,澄江县副县长吴正坤又到了广龙社区,因为有几户村民依然不同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吴正坤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山冲河的河长,而村民李勇德的这几分地,就位于山冲河的入河口,这正好是吴正坤的责任范围。山冲河是抚仙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市级河长是玉溪的副市长,县级河长就是他这位副县长。这条河事无巨细,他都得负责到底。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广龙社区村民 李勇德:你是哪里的我也认不得,要征地你们就征了去,要流转不同意。我一亩韭菜可以一年挣4万多块,你十年3600一年一亩,我十年才挣3万6千元,征土地20万5千,你一次性拿给我,我们好做生意讨点生活。
一见面,李勇德就理直气壮地给吴正坤算了笔账,要求政府按每亩20余万的价钱征用他的土地,这无疑是给吴正坤出了道难题。
吴正坤:韭菜每年需要施化肥达到300公斤左右,而且农作物只吸收30%左右,大约70%都要通过雨水直接流到抚仙湖去了,请大家支持,把土地流转出来,大家一起来保护抚仙湖。
吴正坤也理解村民们对土地既有情感上的依恋,也有经济上的考量。抚仙湖要保护,李勇德的生计也不能耽误。要讲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道理,归根到底得帮老百姓把自己腰包里的账给算明白。
吴正坤:4万多块钱还不够你一年韭菜的收入,但是总体上来说,目前这个广龙小镇建了以后,通过产业规划吸引更多的人,你们上去也可以搞些经营活动,比如开点餐馆,开点小旅馆。
吴正坤所提到的广龙旅游小镇,是在距抚仙湖700米外的一个项目,它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新环湖路以下生产性湿地、商业片区建设4个部分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旅游型小镇。
从广龙社区搬离的村民们,都能以每人90平方的标准,以每平米1300元的价格在这里购得一幢独立的小洋房。李勇德在那里的房子有270平方。新房子新生活,对李勇德还是颇有吸引力。现在又面对吴正坤的苦口婆心,他终于还是松了口。
李勇德:要么征走,要么十一年的流转费用一起付给我,我们拿到也好做事。
抚仙湖流域内有大小河流103条,主要河流有32条,作为抚仙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这些河流的水质对抚仙湖的水体质量来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条半封闭的高原湖泊,抚仙湖理论换水周期长达250年,一旦污染很难治理。然而2013年的数据显示,抚仙湖水体总氮连续23个月的含量月均在Ⅰ、Ⅱ类水质临界值,大大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委书记 李朝伟:一类淡水非常的珍贵和珍稀,所以“十二五”期间被国家列为战略备用水资源,保护抚仙湖的一类水质是我们的第一政治责任。
一类水质危在旦夕,2013玉溪市年印发文件,对16条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分别明确了市级领导为河长,同时,澄江县对辖区内的22条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逐一明确了县级领导河长、县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主体责任街镇。
吴正坤当年迎难而上,认领下来的山冲河长年劣五质五类,做为抚仙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直接威胁着抚仙湖的整体水质。为了根本治理,新官上任的河长吴正坤为山冲河争取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山冲河的水源涵养林恢复。
吴正坤:这一片是处于我们山冲河的流域内,在没有退耕还林以前,没有治理以前,这一片全部是老百姓的耕地,一下雨,这一片通过雨水冲刷把山上的红土就冲到我们山冲河,最后汇入到我们抚仙湖。你不要看这一小片,总的面积30多亩,涉及的农户有70多户,工作都非常难做。
按照专业设计单位的方案和百姓要求,这一片将种植核桃苗,比现在地里种的玉米更能挣钱,每亩地大约需要200多元钱。但是在种大苗还是种小苗的问题上,村民们有了不同的意见。因为种小苗至少六七年后才有收入,而大苗四年后就能挂果。
吴正坤:每亩种十棵,每棵是280元,每亩就是2800元。
同样都是核桃树,大树的挂果时间比小树短了一半,但是成本却整整增加了十多倍。全山冲河流域1700多亩水源涵养林,如果全部种上大树核桃,项目将远远超支。一边是民意,一边是预算,卡在中间的河长吴正坤只能两头做工作,他首先向上争取追加资金,在300多亩核心区域种上了大树核桃,剩下的1400多亩,依然还是种上了小树核桃。为此,吴正坤没有少跑腿,少磨嘴,他掰着指头给村民算账,让他们明白种小树核桃经济上也亏不了。
吴正坤:只要你种核桃,我们政府这一块是,苗是免费的提供给老百姓,小树的核桃每亩补助720元,分四年来兑现给老百姓。
村民刘文志私下也算过账,种小核桃树的前几年,地里还能套种玉米和蔬菜,加上补贴,反而增收了,看来吴正坤一点也没忽悠他们。刘文志和乡亲们不光眼下尝下甜头,想想以后还更有盼头,无论是大树核桃还是小树核桃,他们都悉心照料,1700亩的水土涵养林存活率达到95%以上,看着田间一棵棵绿油油的核心桃树,以前他们是“要我种”,现在却变成了“我要种”。刘文志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有80%以上村民都希望多种一点。
吴正坤:治湖要治水,治水要治河,治河要治人,治人要治官,所以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其实老百姓他很是会给你支持的,毕竟保护抚仙湖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吴正坤当河长的这四个年头,就是这样从源头到入湖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抓,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现在山冲河的水质由最初的劣五类变成了四类水。而自从2013年河长制推行以来,澄江县全面治理,抚仙湖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推行河长制以来,加大了科学系统推进的力度,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控的82个良好湖泊考核里面,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湖泊的治理和各项工程的建设在全国都名列第一名。
水利局局长变“垃圾局局长”经费紧张压力大
河长河长,一河之长,既要改善入湖水质,又要兼顾百姓福利,才能真正长久有效地保持抚仙湖的一类水质,澄江县一共有32位县级河长像吴正坤一样奔忙,他们对应的是抚仙湖流域内32条主要入湖河道。而在澄江县,在河长制的框架之下,河长之下有段长,段长之下还有片长,片长可谓是管理末梢,那么他们的日常工作又是怎样的呢?
这天下午,趁着工作的间隙,左所社区总支书记陈兴仑又把村委会附近的河道巡查了一番。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左所社区片长 陈兴仑:发现这些塑料袋、烟壳、纸屑,也会很自然很轻松地捡了丢垃圾箱回收。
澄江县从2013年实行河长制以来,按照县统筹、镇(街道)管理、部门协作、村(社区)具体负责、群众参与”的要求,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河(段)长、片长责任制管理网络。
陈兴仑这位社区总支书记就是片长,负责所在社区河道的日常管理。而左所社区位于抚仙湖流域北岸中下游,辖区内有10余条河道,都直通抚仙湖,巨大的垃圾处理量让他倍感压力。
陈兴仑:年初签协议的时候就交过保证金,考核不合格保证金就没有了。
记者:您被扣过吗?
陈兴仑:我们左所从来没被扣过,年年都是奖。
河道管理的奖金不多,但是陈兴仑觉得保护好抚仙湖远比奖金来得重要。当支部书记20多年,他在村里威望很高。巡河时要发现村民乱扔垃圾,陈兴仑绝不留情面。通过社区的宣传教育,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但现在他最头疼的是来自上游的垃圾,它们顺河而下,最后都淤在了中下游的左所社区。
陈兴仑:这是垃圾是昨天下午才被冲下来的,基本我们这一段是天天都在打捞,有时候多的时候是守在这儿打捞,最多的时候是下雨起洪水的时候沟道阻塞,水就漫进田里去了。
每天,这里打捞出来的垃圾都品类繁多,除了农药化肥袋,甚至还会发现烂被子。但是陈兴仑说,上游种蔬菜的非常多,所以最主要的垃圾还是来自上游的蔬菜叶。几年前他就在上游的村组里做过尝试建洗菜池,过滤烂菜叶,那下游的垃圾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但是这个方案没多久就执行不下去了,主要原因就是缺钱。这也是现在片长陈兴仑最犯愁的难题。
村里河道垃圾多,工作量大,但保洁工的工资低的只有600元,高的也只有800元。但就这30多号人的工资,每个月都需要支出3万元,这已经让村财政拙襟见肘。
陈兴仑:就是4号我们付上一个月的工资,有时还拖到10号,怎么来这笔钱,这笔钱是群众凑的保洁费,还有村民小组自筹,政府相应有一定补助。实际都有困难,每个月发每年发都要靠凑。
去年陈兴仑到县里找河长救急只拿到了2万元钱,因为县级河长手里的河道保洁管护专项经费多则也就8万,少则只有5万,一条河道沿河村庄也不止自己一处,僧多粥少,大多数时候还是得靠村里紧紧巴巴地凑工资。
陈兴仑:甚至有时候筹不到的时候,只有从某种程度上有些相应的村委会,可能会挪用,短期挪用某些款项,因为你工资要保证。
河道垃圾清理是保持入湖河流水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但是因为抚仙湖径流面积大,河流多,需要投入的人力多,用人就要花钱,于是清理垃圾这个说起来简单的事情,成为基层片长最大的困扰,越到下游这个问题往往越严重。尤其是眼下汛期将近,在比左所社区更为下游的洋潦营村,片长李伦也在为垃圾多经费少而头疼。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洋潦营村片长 李伦:垃圾基本上我们村占20%,上游占70%、80%,这个压力是连想想头都会疼。
李伦负责的一段是抚仙湖生态调蓄带,这是河流汇入抚仙湖之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垃圾打捞任务更为繁重。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 张毅:主要这个调蓄带的目的就是解决第一次截污的问题,现在所有上游来的生产生活垃圾,包括一些低污染水全部截流在我们调蓄带以内,杜绝它直接入湖,我们下游的管理打捞,包括资金上产生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水利局原本是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不过现在张毅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围着垃圾转。
张毅:有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水利局以前搞工程建设,搞基础设施,现在我们好像变成垃圾局,包括我这个局长,我自己跟同事说我变成垃圾局局长。
跑不完的现场,捞不完的垃圾,调蓄带边的洋潦营村是张毅的重点关注对象。每天几吨的垃圾处理量,这个劳动强度实在不小,但是,却只有三名60多岁的老人专门负责河道垃圾的打捞,对此,片长李伦也很无奈。
李伦:这个资金全部基本上都是我们收社员的清洁费。另外政府补助了一部分,但是不够用,资金再多点,我们可以找点年轻点的一天可以守着捞多一点。
不仅只是河道垃圾清理,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坦言,在实施河长制,保持抚仙湖水制的工作中,他们一直面临着资金的瓶颈。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委书记 李朝伟:我们“十三五”期间还要投入44个项目145亿,要对沿湖的2.8万居民一级保护区和周边的村庄进行搬迁,集中到一城五镇多村,这样需要我们将近90亿的资金,同时我们“十三五”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再加上我们农村污染治理的项目和我们石漠化治理的项目,还需要将近70个亿的投资。实现跨越发展,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投入,能够跨越过这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这么一个阶段。也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所以这个我们觉得压力还是比较大。
好消息是,就在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4月21日至22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以全省总河长和抚仙湖河长的身份,带头履行河长制责任,率领调研组深入澄江等地。这无疑给抚仙湖的保护带来更多的希望。
云南省委书记 陈豪:我们实行河长制以来,原来我们市里面(领导)担任河长制以来,就把我们保护治理和产业转型发展就提升到了市级的层面,现在实行河长制以来,又更加的高位统筹,又提到了省里面各级部门来支持统筹的角度。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各个项目都能够得到省里面的支持和关心,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势头。
半小时观察:“河长制”之下还得创新治污
长期以来,当人们谈到水臭了、河黑了、水资源短缺了、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了,就会将环境质量的下降归咎于环保、水利等部门。但事实上,环保等部门由于行政权限、技术手段、人员配备等限制,对于涉及环境的各方面掌控、调度往往力不从心,导致在河流域管理上出现管理“盲区”和“真空”。如今随着“河长制”的推行,不仅是给河流、湖泊找到了“主人”,更意味着所有生态资源在根本上都应被纳入明确的责任体系之中,这也成为近年来玉溪决胜抚仙湖、唤回清流的重要法宝。
但我们看到,在实际执行中,资金投入压力大等问题在基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需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长效稳定的河长制管理投入机制。在河道的长效运维和日常保洁方面,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总之,要想真正将“河长制”付诸于“河长治”,在河长制的框架下,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来破解治污困局。